无论在何种社会形式下,生存、生活都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首要现实,也是人类社会始终要面对的母题和终极拷问。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消除个体间的生存差异提供了物质便利和科技保障,但是,文化心理与精神的落差依旧是他们的生命质感与生活意趣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当下,人们享用它的同时却又常常让自身陷入惶惑和迷失之中,生存在此时仿佛一种悖论。
出生于湖南衡阳的艺术家刘向东与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经历了从全家下放农村到回城、从小城镇向大都市的奋斗与迁徒。16岁就考上大学,工作4年后即获全国美展银奖,迷恋过设计,一度成为省会城市手绘室内水彩效果图的最佳画手之一。然而与年轻时的成功相比,当进入到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后,更令他触动的是那些都市打拼者及其精神诉求。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也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他既身在其中,又不断冷眼观察——以画笔,以水彩。
众所周知,“水彩”是来自于西方的概念,在中国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其自身的艺术属性和呈现方式,其特色是水彩本体语言和技术趣味所规定的,更多意义上是一个传统命题。但在刘向东看来,尽管水彩的概念是传统的,但方法和趣味可以演变,形式和语言可以创新,以适应当下视觉审美需要。历史虽然演绎出了众多美轮美奂的经典趣味,但并未排斥经典以外的存在意义和可能性;而本体特征虽然是画种的一种历史沉淀和文化经验,却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把水彩的观念还原到物质的基本属性上,那“watercolor”就是水和彩结合的绘画,是水溶性彩绘,是水和色的调和艺术。这样它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可小也可大,既可湿亦可干等等,具有着多种可能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开始尝试着摆脱经典的某些束缚、技术的具体限制和趣味的精神干扰,而根据个人的能力、经验和直觉去打开一扇自由表达之门。在他的众多题材中,有静物、风景、动物、人物等等,而他最偏重于画人物——这在水彩画领域恰恰是最难的,因为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更高,而水溶性材料也是一种限制。于是,在传统纸本上的语言和手段的摸索之外,他近些年来还尝试以布面为主的水彩画表现,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实践摸索,逐渐解决了诸如色彩的还原度、画面平整度、深入和修改、时间把控等原本在纸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创作思路的拓展、风格形式的自由演绎打开了空间,并实现与其他画种并行或超越的手绘表现优势。最重要的是,借助布面水彩的方式,他拓展了水彩原有的表现题材和艺术趣味。这种探索在内容上更加契合了他对于社会领域问题的表现与关注,那些如雕塑般、有骨骼感的冷峻的人物肖像,也正是他对于当代人文化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另一种叩问。
当作者以水彩艺术表达对人或自然的关切时,其意图不仅仅是突显当今社会与自然的生存样态,还在于叩问传统艺术方式的当代意义。当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代趣味揉捏融合,其意义也许还暗含当代语境下经典艺术的生存空间和可能性。当艺术家将水彩人物作为试验的先导时,也是对自我存在的确认和正视、观察和剖析,是对灵与肉的视觉解读。他对于水彩艺术的态度和观念,是一种投掷,一种敲击,一种探究。期待您的回应。
严长元
2016/10/1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